海南日报记者李梦瑶 整理
政策好更要服务好
出台了好政策,企业却尝不到甜头,问及原因,不是“没听说”,就是“看不懂”,或者“申报没结果”,这显然背离政策出台初衷。海南以“海易兑”为平台,以一站式政策兑现服务,变“企业找政策”为“政策找企业”,主动服务中充分释放政策红利,展现出服务企业的诚意。
政策环境,是企业看重的重要因素。但出台了好政策,是否就一定有好效果?显然不是。政策出台是一回事,能否产生惠企好效果是另一回事。只是出台了政策,而不管企业的感受、落实的效果,同样是一种懒政思维。换言之,政策好,更要服务好。“海易兑”平台借助数字技术的便利,让政策直达企业,极大缩短了政策与企业的距离,体现的正是靠前服务、精准服务的服务意识。
政策直达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政策难以惠及企业,说明其中有堵点、卡点,消除这些梗阻,就要破除信息壁垒、简化审批流程、创新监管方式等,哪一项都非易事,都是对治理、服务能力的挑战。不过,营商环境的优化,本身就是攻难关、破难题的过程,需要像“海易兑”平台一样,既讲清楚政策“有哪些”,又讲透彻落实“怎么办”,以贴心暖心服务,提升政策知晓率、通达率、落实率。
让政策直达尽享,既是对服务企业理念、作风的考验,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。唯有多一些“共情”心理、效果导向,既抓政策落实,又抓服务落地,实现政策制定到追踪问效完整闭环,才能把好政策送到企业心坎上,释放出最大效应。
文昌义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符策高:
我们的用地缺口终于补齐了
多亏有“海南省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”,我们的问题得到解决,用地缺口终于补齐了。
我们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,2007年底,通过挂牌出让方式,取得了两宗商住用地使用权作为项目建设用地,共计76.956亩。不料,该项目用地与市政规划道路用地“打了架”。
并非没有对策。我们曾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商,从项目附近另择替让地进行置换。但问题还是出现了——因相关政策文件调整、职能部门人员变动,其中5.681亩住宅用地的转让方式和转让价格迟迟未能明确。
项目建设是一个整体,即便其他几十亩地全部建设完成,少了这5.681亩,依然无法正常验收、办证。尽管当地政府与职能部门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协调推进,但因各种客观因素,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。
无奈之下,我们将问题反映到了海南省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。
接到企业诉求后,平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,并邀请我们参加“政企面对面”座谈会,搭建起一个政企“当面锣、对面鼓”的沟通平台。通过联动“会诊”,很快,相关部门形成一体推动合力,为我们画出解决问题的“路线图”。
一个个环节步骤如期推进,不久前,我们的项目用地“缺口”终于顺利补齐,项目也得以顺利推进。这一切,多亏有“海南省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”,也离不开“店小二”们的合力而为。
2022年12月23日海南日报A09版版面图
往期推荐
专题·“营”在自贸港 “画”说新海南点击查看↑
总策划:牛晓民
执行策划:程旺 胡续发 蔡潇
统筹:李梦瑶
主编:陈奕霖
画外音:张成林
版面设计:孙发强
技术支持:混知团队
检校:王振文 黄如祥
海南日报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联合出品(第二十五期)